奋进新时代•我们这十年①我和我的建大
奋进新时代,十年谋新篇
建筑设备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安桂
十年来,学校改革发展变化巨大。作为高校教师,三尺讲台和一方书桌,见证了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十年间,我从环境学院、图书馆,再到建科学院,教书育人以及潜心科研的追求始终如一,取得了些许成绩。
立足本职,建一流课程,精心培育桃李。作为教师,始终把培养优秀人才作为最根本的任务。多年来,我与同事们为暖通空调行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本、硕博研究生,他们多已成为业内技术骨干和有生力量。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所负责的建环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并获批国家一流课程。
迎难而上,立“地”生根,解决地下空间环境保障难题。多年来,始终面向国家重大地下工程建设迫切需求,持之以恒地从事地下水电、隧道、洞库、国防等地下空间环境保障研究。首创了贴附通风理论与技术,显著提高了通风能源利用效率,解决了高大空间环境保障系统瓶颈难题。成果被纳入国内外标准指南,分别获得2012年度、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及世界可持续能源协会奖。
急国所急,科研创新支撑疫情防控。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期间,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工程院紧急委托,夙兴夜寐,牵头编制了我国首部《建筑空气环境防疫设计与安全保障指南》,被住建部评价为“对我国建筑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指南已被译为多国语言,为世界抗疫贡献了一份“中国力量”。在西安疫情暴发期间,受陕西省政府委托,带领团队完成了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新冠病毒传播空气输运路径解析的任务,及时回应了社会关切。
专业之道 为国为民
——北斗乡村建设服务团队这十年
建筑学院 段德罡
从党的十八大提出美丽乡村建设到党的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迅速得到缓解。乡村研究一直都是我校的优势领域,很多前辈在村镇领域都研究颇深。面对落后的乡村建设局面,国家战略实施不止要书面的研究成果,更需要能够作为推动乡村全面发展的鲜活示范。
团队将研究阵地由案头转入地头,将研究成果直接在乡村进行转化,进而通过建设实践校验再完善研究。从2015年走进甘肃临洮三益村展开公益性建设提出“三合”理念,到2016年在杨陵展开大规模乡建实验并提出“五位一体”陪伴式乡建模式,此后又在长安区将抱龙村打造为远近闻名的民宿村,在延川县践行共同缔造理念,带领老百姓自建家园……七年间,北斗乡村建设服务团队足迹遍及三秦大地及周边省区。师生们不是在村里,就在前往村里的路上。
多年的乡建不仅为各地留下了诸多乡村建设的经典,形成的经验也受邀在全国各地进行数百场推广,得到了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20余家媒体的数十次报道。团队也因此获得了“陕西省好青年集体”“陕西省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荣誉,并入选全国第二批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创建单位。
伴随国家砥砺奋进的十年,我们用专业知识为落实国家战略、造福天下百姓尽了自己的一份责任,呈现了高校知识分子的专业价值。
乘二十大东风 培养一流人才
本科教学督导组 王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加大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近年来,在贯彻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上,我校不失时机地抓住机会,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计划,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师生迎难而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云端授课过程中,学校成立在线教学督导组,通过对在线教学过程有效监控,规范了在线教学工作,确保了教学质量与线下基本一致。如今,学校的教学、管理、督导已完全适应了线上线下两种模式、两个标准和两种评价方式,教师的线上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适合线上的教学课件不断涌现,双平台授课已炉火纯青,混合式教学蓬勃发展。此外,学校也加大了硬件的投入,网络平台日益顺畅,107间智慧教室投入使用,教学设施更加改善,给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带来新的动力。
随着党的二十大的东风劲吹,我们将继续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建设一流专业,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一流人才。
十年感恩奋进,奉献青春力量
冶金工程学院 王文
秋风送爽,硕果飘香。俯瞰我校,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书香,处处激荡奋进的力量。十年感恩奋进,十年成绩斐然。新时代的十年,是我校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硕果累累的十年。我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锐意进取、追求卓越。
这十年,学校牢固树立尊师重教理念,着力推动各项制度改革,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提供了绿色通道,为青年教师干事创业营造了良好氛围,增强了青年教师的归属感、幸福感和荣誉感。
这十年,我汲取学校奋进之力量,秉承“自强、笃实、求源、创新”校训,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锻造成为一名“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好老师,从点滴行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这十年,我积极融入学校发展大局,秉承“学术立校,自强报国”的办学理念,以“四个面向”为引领,学习老一辈建大学人虚怀若谷、毫不懈怠的精神,努力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自己,紧盯科学前沿,不断提升自身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学校学术发展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霞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发生新的历史性变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十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齐心协力,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办学实力大幅提升,成功迈入“省部部”共建行列,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高校百强之列。2022年是学校“十四五”规划和“11445”发展新格局全面推进落实的一年,学校全力推动“11445”发展新格局落实落地,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以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强烈感受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政课建设,为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十年来,思政课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革成效显著,教学效果整体上有了显著提升。2020年,我在陕西省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中获得“教学标兵”称号,2021年,在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暨优秀课程观摩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在党的领导下,我会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团结拼搏 展示风采
——弘扬体育运动红旗院精神
体育学院 张洁
在过去十年,我完成了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习任务,实现了职称晋升,在我专业领域获得国家级游泳裁判资质,十年对个人来说是忙碌而充实的。与此同时,我所在的体育学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体育系更名为体育学院,获批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点和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持续提升,有17位老师先后获得不同项目的国际级和国家级裁判资质。
去年的全国十四运会上,学院老师和学生有几十人以竞赛裁判身份在赛场上展示了建大体育人的风采。今年,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首次设大学组,校队运动员弘扬体育运动红旗院精神,团结拼搏,在足球、乒乓球和女篮等多个项目中都实现了新的突破,学校也获得团体总冠军的优异成绩。学院的发展也可以说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不论个人还是学院,能取得长足发展,得益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社会体育和学生体质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学校给予的大力支持。十年间,草堂校区建设不断推进,田径场、文体馆等体育设施更加完善,为我们开展体育教学科研、丰富校园体育文化,营造了良好氛围,提供了坚实保障。面向学校“11445”发展新格局,不论我个人还是学校体育工作,都将会实现高质量的蓬勃发展,再创新辉煌。
敢为人先 甘为人后
——为学校后勤保障工作贡献力量
总务处 李洋
过去十年,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学校在科研、教学、学科等领域捷报频传。过去十年,学校水电暖供应能力不断提升,供电容量和供暖面积均实现翻番;学校获得“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和“全国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荣誉称号,人均用能稳居陕西省高校前列;学校建校史上改造面积最大的雁塔校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顺利完成;各单位勇于担当,迎难而上,牢牢守住新冠肺炎疫情防线,实现校园无确诊病例;后勤社会化改革成效显著,服务保障水平全面提升。
为学校快速发展提供一流后勤保障,是我所在部门存在的价值,也让我树立了“练内功、强基础、重服务、讲奉献”的工作理念。练好内功是应对各种后勤事务性工作的基础,要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提升理解上级文件政策的能力;建强基础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的前提,要了解后勤发展规律,要掌握水电暖供应理论知识;注重服务是后勤保障工作永恒的目标,要持续在学校大后勤领域落实“首问负责制”,及时回应师生关切,主动解决师生关注的问题;永讲奉献是全体后勤人的情怀,要有“敢为人先,甘为人后”的定位,才能投入更多的热情做好学校后勤保障工作。
十年弹指一挥间,大志不减,意气高昂;抱道践行,韶华飞扬,我将依然立志做一名有学养、能担当、懂感恩、怀梦想的后勤保障工作人员。
新校区工程建设十年记
工程建设指挥部 张凡
作为指挥部一线工程管理人员,我参与了学校草堂校区的整个建设过程,从开荒拓土,到塔吊林立,再到大美草堂,很荣幸能亲历并见证新校区从无到有、从建成到变美的整个过程。作为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我参与了草堂学府城、紫阁书院、教职工公寓、绿色建筑示范中心等项目的工程管理工作;作为暖通专业技术人员,我参与了整个校区热力系统的建设调试工作,从自建锅炉房到热力管网入校,校区供暖效果的不断改善。在校学生及教职工满意度的不断提升,是自己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的始终追求。
随着校区一、二期建设的逐渐完成,我的身份也从一名单纯的建设者逐渐转变成为管理者。工程质保期内对已完工程各项功能的修缮和完善,提高教职工及在校学生的人居体验,是对指挥部及工程管理人员在新时期提出的更高要求。
新学期伊始,我接任工程设计实训大楼项目负责人的工作,在指挥部“质量是根本,工期是关键,安全是保障“精神指引下,我一定克服困难、恪尽职守、履职尽责,以高度责任感、使命感为推进实施“11445”发展新格局、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竿头日进,爱与责任于一身
建筑学院 白帅帅
我拥有过两次青春。未遇建大前,和遇见她之后。在十年寒窗苦读后相遇,又十年笃行致远里重逢。十年成长,岁月章回。在这个承载青春梦想的校园,在特定青春的十年里,她就是我的唯一:一言一语互动的关切,是十年不变的温暖,洋溢着我的喜怒哀乐;一分一秒积攒的十年,是十年不变的四季,充斥着我的成败得失;一笔一画累积的图卷,是十年不变的热爱,见证着我的竿头日进。
十年有多长呢,长到需要用三千六百个日夜描述,需要以田径场七千二百圈来丈量,需要用一百二十余场欢聚别离记录。十年有多短呢,短到可以用十个浪漫的秋天带过,可以用东楼十分钟的通勤来计时,可以用幸得几位良师益友陪伴足矣。十年身份几多,是绘制建筑图纸的东楼学生,是砥志研思的硕博研究生,是槐树关镇支教的小学语文教师,是爱与责任于一身的辅导员,是与学校同行的见证者,是寻觅热爱与知识的求知者,是脚步未停的前行者。
十年里青春交织的欢喜和成长不断,而我对这里的热爱,还有往后的数个十年。
往昔星火逐光 奋进青春正当时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李博荣
入学三年,知行之间见证学校发展,体悟建大师生扎根西部育人与自强报国初心,感慨良多。“假如我还能工作二十年,我一定不让生命随便浪费过去,要做出更多的成绩。”在我入学之时,看到了陈叔陶老先生的这句话,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建大人的风骨——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心怀祖国,艰苦卓绝。令我心生向往,欲追逐昔日先辈星火,刻苦学习,建设祖国。
三年来,我不断地学习党的知识,武装思想头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作为共青团员参加“双代会”为学校建设提案;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唱支歌儿给党听”合唱展演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作为学生干部组织并参加学校学院的各项活动,为广大师生服务。现在,我已经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在学校“11445”发展新格局指引下,求真务实、苦练内功亦是每一个建大人的追求和要求。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参加学院“学霸微课堂”“周而赴试”“异语暖心”“星火双创”一系列学风建设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学习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
在建大,闻雁塔钟声杳杳,听草堂书声琅琅,先辈星火传承,桃李春风拂面,恰青春年华,奋斗正当时!
西安建大水污染控制与水质安全保障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多项研究成果
优秀主讲教师:践行成为一名好老师的誓言
西安建大学子国赛赛场再创佳绩
西安建大工程结构耐久性与全寿命领军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入选ESI热点论文
建大·历史·文化
建大西迁史丨书信见证西迁丨文明校园创建丨 建大史上第一丨 建大先生丨 青春为祖国歌唱 丨“被”你暖到 丨 青春战疫丨 建大藏宝图 丨 打开《筑梦之门》丨 我的名字叫建大 丨 师德丰碑陈绍蕃 丨深切缅怀徐德龙丨 古文版建大赋 丨《建筑生僻字》
长
期
征稿
西安建大官微
讲好建大故事
传播建大声音
弘扬建大文化
传承建大精神
欢迎提供图文/视频/创意作品等投稿方式:290046137@qq.com